<acronym id="fvzux"><strong id="fvzux"></strong></acronym>
  • <acronym id="fvzux"><strong id="fvzux"></strong></acronym>
    1. <table id="fvzux"></table>
      <pre id="fvzux"><label id="fvzux"></label></pre>

    2. <table id="fvzux"></table>

      <p id="fvzux"></p>
      <object id="fvzux"></object>

      首頁

      臺州樓盤

      買賣租賃

      臺州地圖

      業主社區

      房產博客

      展會

      房貸理財

      裝修設計

      家居建材

      物業管理

      法律法規

       臺州房地產網 >> 房產 >> 名家解讀 >> 正文

      任志強:這只是個開始—國發10號文件解讀

      在經過一周的思考后,有著“地產總理”之稱的北京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昨天發表長達1.3萬字長文——《這只是個開始——我對國發【2010】10號文件的解讀》。

        剛剛出國回京看到了國務院國發【2010】10號文件(以下簡稱10號文件)的全文,政策升級了,上次是國辦發【2010】4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短短一段時間就升級為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了。在國外接到了大量的短信,傳遞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四條部署意見和國十條中的部分信息,未見全文不敢評論,有了全文就可以解讀了。也許是片面的,僅為一家之談吧。

        一、這只是個開始

        1、國務院10號文件僅僅是個對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下列計劃任務的工作布置,只是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意見和分工,要求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按照10號文件的要求去“加快定制、調整和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而這些由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出臺的具體措施才是市場中必須執行和遵守的文件,如建設部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完善商品住房預售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他部委或部委聯合的執行文件、地方政府將按上述精神出臺的文件、新聞宣傳單位將出臺的文件等都還要一段時間才能出臺呢。

        也許這是個較長的政策決定過程,市場也一定會在這一系列的政策出臺之前采取觀望的態度,等待第二只靴子落地。目前的市場反映最多也就是一種心理的壓力造成的刺激,真正的重拳也許還在后面,尚有許多的未確定因素。

        2、國務院10號文件是對1998年的23號文件和2003年的18號文件的徹底否定,也僅僅是個開始性的否定。此后出臺的各種文件也許就會是徹底的否定了。

        中國房改的核心文件是1998年的23號文件,而23號文件的核心除了強調要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之外,還要建立相應的住房供應體系,就是按不同收入標準分別由市場化方式、政府補貼的方式和政府保障的方式分別解決住房問題,并且在取消福利分房的過度期間用經濟適用住房的磚頭補貼和房價高于四倍工資時的工資補貼方式實行雙軌制。同時用廉租房等方式對低收入和住房困難家庭給以保障。2003年的18號文件再次強調了這三種供應體系的關系,尤其是逐步向市場化過渡中擴大了應用市場化方式解決住房問題的收入人群,強調了應配套的相應制度改革和保障制度的建立。

        但遺憾的是各級政府只注重了這兩個文件中的市場化部分,而忽略了補貼,特別是廉租房保障體系的建立。直到2007年保障性住房體系才正式以國務院文件和部委文件的形式下達,已錯過了最合理配套建立的時機。

        這次的10號文件已從根本上否定了房改之后的供應體系的建立和分工,而將住房問題不分商品房與非商品房的混為一談,列入了民生問題。并且不分收入層次的將除享受低收入與住房困難戶的保障之外的所有居民都列入了通過市場解決住房問題的行列。取消分層收入的住房供應體系,實質是推卸了國家應承擔的責任的一種方式,讓本來清晰的針對不同收入層次的政策變為了全部由市場承擔住房責任的單一供給體系。政府將不再對中低收入層次的居民給以補貼和幫助,甚至分不清政府應保障的收入層次了。文件中也否定了原有文件中的應保障人的收入限定條件,而只要求“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地區,要大幅度增加公共和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房的供應”。第一次將限價商品房列入了政府文件,但卻沒有說明供給的對象。所有內容都打破了房改時設定的住房供給體系的建立,此后再由部委出臺的文件也許會徹底的推翻房改的初衷。

        3、市場經濟向計劃經濟倒退的開始。1998年的23號文件的初衷是將計劃經濟的福利分配徹底打破,逐步實現市場化與保障體系的過渡,推動中國經濟的市場化進程。但今天為遏制市場化中不可回避的價格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包括約談、巡查這類非法律定義的行政手段和無明確法律定義的問責。

        請問哪個市場經濟中的價格穩定是可以對地方政府問責的,哪個市場經濟國家出現通脹時會解散內閣嗎?反之,大約只有計劃經濟的條件下可以對價格的不穩定對政府的官員實行問責。

        地方官員一管不了稅收;二管不了土地供應;三管不了貨幣政策、利率、信貸等;四管不了CPI的通脹;五管不了人口的移動;六管不了產業政策;七管不了資本市場;八管不了城市化進程。這又如何能管得了市場化的房價呢?

        價格本就是市場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的唯一條件,失去了價格的信號作用,就絕不會有市場的調節作用,也失去了競爭的條件。品牌、質量的競爭最終都必然以價格的形式在市場中體現。沒有了價格信號,又怎么會有市場和競爭呢?

        毫無疑問的是房價在政府無能力管理市場時,就只能用計劃經濟的行政手段來遏制了。

        重要的不是房價讓管理層動怒之后向計劃經濟的倒退,而是如果還有其他的產品價格也讓管理層動怒時,是否也要退回到計劃經濟的時代去?中國的的未來是否都要推翻黨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市場經濟框架的主張,徹底的否定中國三十年來市場經濟的改革,退回到計劃經濟的管理時代。

        也許房地產僅僅是個反映政府無能力管理市場的爆發點,當更多的價格問題出現時,就只能用行政手段最終回歸計劃經濟了。

        我并不擔心房地產單項回歸計劃經濟,因為城市化與人口紅利是不管在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都會不得不依賴于住房建設的增加的。但如果是這種計劃經濟的倒退成為了一種潮流,那中國的前途就堪憂了。2008年的兩防措施很明顯是對市場管理能力的一種挑戰,經濟的下滑并非完全因為美國的次貸危機,而首先來源于對市場經濟趨勢的誤判。但愿這種悲劇不再重演。

        二、穩定房價與住房保障職責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不管是香港還是新加坡,或是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家,從來都將市場的房價放給市場,政府只用市場化的利率、稅收等進行管理,而保障在這些國家都是政府法定的職責。住房是民生的基礎正在于政府必須嚴格的履行自己保障公民居住權利的責任,而絕不是用市場中的低房價來保障民生,而市場中的房價與民生沒有任何關系。用穩定市場中的房價去替代政府保障民生的責任無異于將民生推向火坑,讓更多本應由政府保障或幫助的群體備受煎熬,因為他們可能永遠也沒有能力進入市場。

        從來沒有人反對加強和加大政府住房保障體系的建立,沒有人反對政府用各種手段對低收入人群中的住房困難戶給以保障。社會只反對假借保民生的住房保障名義為不應享受保障的高收入群體給以過渡的財產分配,并制造新的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從不反對對夾心層給以補貼和幫助,只反對借磚頭補貼的名義給不應該受補貼的人創造腐敗的機會。主張用更科學的人頭補貼將暗補變成明補。從來沒有人反對廉租房的建設,但反對用兩限房或經濟適用住房去增加社會的分配不公平。

        恰恰全社會都在強烈的呼吁政府應擴大和嚴格執行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建立以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給以保護,但卻沒有人會同意用商品房對低收入家庭給以保障,也沒有人會將商品房這種市場化產品當做計劃產品實施分配。

        但當政府硬要將市場化的商品房變為民生,變為所有居民解決住房的唯一途徑時,那么就必然讓被排除于保障之外的民眾沒有了其他選擇,只能進入市場去拼搏了。于是商品房變成了帶有強制保障的作用,自然就會產生價格的管制與價格的扭曲了。

        應問責的是政府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工作,也應對此進行嚴格的考核,處罰多重都不為過,但卻無法讓商品房服從于保障民生的作用。真要保障民生那么政府完全可以進一步取消對商品房地租的收取、取消對土地的有償出讓。而在收取了大量土地出讓金時讓市場承擔用商品房保障民生的作用,這只能是火上澆油,讓和諧的社會更加無法穩定,同時也無法保證經濟發展的穩定。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作者:任志強 本站編輯:陳凱

      活躍臺州樓市

      服務百姓人家

      公司簡介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  免責條款 | 保護隱私權 |  網上投稿 | 合作單位

      電話:0576-88525755,88515620 傳真:總機轉8019 Email:Webmaster@tzfdc.com

      臺州房地產網 版權所有 浙ICP備:0500749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