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日前,市環保協會公布了近期對市民家庭、辦公樓的抽檢情況,結果顯示八成以上的家庭與辦公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輻射超標。在對建材市場的抽檢中更發現,陶瓷潔具的輻射超標率竟達70%,其超標原因主要是生產商為追求潔具表面亮麗,在工藝上超量上釉,致使放射性輻射水平值遠高于標準限值。
據市環保協會秘書長李偉介紹,從今年4月22日至5月31日,協會共受理了117戶/次的家庭與辦公樓預約石材類氡輻射公益性檢測,結果發現八成以上家庭與辦公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核輻射超標。
在本市西區一戶家庭,核輻射檢測數據為:臥室0.17—0.19μSv∕h,客廳0.21—0.23μSv∕h,衛生間0.22—0.25μSv∕h,廚房0.18—0.19μSv∕h,幾乎每個房間的核輻射水平都超過了0.13μSv∕h,檢測表明該家裝所用的石材、墻地磚、陶瓷潔具等三大類主要材料基本都存在核輻射超標。
在浦東陸家嘴地區一幢甲級寫字樓的核輻射檢測數據為:大堂(進口深色石材)0.18—0.23μSv∕h,電梯走廊(石材)0.18—0.21μSv∕h,消防樓梯0.13—0.23μSv∕h,公用衛生間 (墻地磚、陶瓷潔具等)0.20—0.24μSv∕h。
李偉說:“這些家庭和辦公樓主要功能區域的環境輻射水平大于0.13μSv∕h,遠超出本市正常環境輻射水平,侵害了居住者的身體健康。 ”根據檢測數據統計,室內環境核輻射超標基本存在于大量使用的石材、墻地磚、陶瓷潔具類建材產品上。
市環保協會檢測部門同時對滬上多家知名建材裝飾市場進行了檢測。針對石材的核輻射數據顯示:20%左右的花崗石輻射劑量率大于0.13μSv∕h,達不到A類標準,但石材市場上有誤把花崗石(硅鋁酸鹽)當作大理石(碳酸鈣鎂鹽)的普遍現象。李偉說,在一般情況下,一些米黃類大理石和中國黑、白麻、灰麻類等花崗石,其劑量率≤0.13μSv∕h。但一些印度紅、楓葉紅、杜鵑紅、英國棕、孔雀綠等類花崗石,其劑量率超過了0.13μSv∕h,如印度紅>0.24μSv∕h、楓葉紅0.19~0.22μSv∕h、杜鵑紅>0.24μSv∕h、孔雀綠>0.19μSv∕h等。
針對墻地磚的核輻射檢測數據顯示:40%左右的墻地磚輻射劑量大于0.13μSv∕h,一些南方地區的陶土輻射劑量甚至>0.5μSv∕h。檢測進一步發現,70%左右的陶瓷衛生潔具輻射劑量大于0.13μSv∕h。據悉,此類陶瓷潔具放射性核素超高的部分原因是,其主要制作原料高嶺土是一種鉀鋁硅酸鹽,放射性鉀偏高。陶瓷潔具需要不同程度上釉,這是一種含鐳、釷較高的涂料,不少知名陶瓷潔具品牌,為追求表面亮麗,超量上釉,導致放射性輻射水平遠高于標準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