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悠悠五千年,竹子與國人息息相關。在中國文化中,幾乎每件物品,無論實用或裝飾,都會有竹制品!秴窃酱呵铩分杏涊d:“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說明在上古時代就利用竹子做弓,射殺鳥獸。我國秦漢以前的書稱為竹簡,是用竹子做的,在東漢紙張發明以后,又用竹子做毛筆,在中國古代竹子就與文化密不可分。
歷代文人雅士都喜竹、詠竹、寫竹、用竹,他們將竹子挺秀勁拔、堅韌質輕、外堅中空,在風雨中彎而不折的自然特性喻作高風亮節,全德君子。以竹喻人,曉以樹德勵志,修身處世之道,白居易的《養竹記》中有竹本固,固以樹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體道,竹節貞,貞以立志之說。竹歷寒冬而枝葉不凋,竹、松、梅“歲寒三支”,竹居其一。竹、蘭、梅、菊也被譽謂“四君子”。宋代大詩人蘇軾在《于潛僧綠筠軒》中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反映出詩人對竹子推崇喜愛的程度。“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云處尚虛心”,竹子作為高雅、淡泊、謙遜、正直、高風亮節的象征,是中國儒教、佛教思想的反映,是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做人處世之道,因而形成了獨特的中國竹子文化。
據有關的史料記載,我國早在唐宋時期已有竹家具,從唐宋時代的一些佛教畫像中可以看到用竹子做的四出頭官帽椅、腳凳、禪椅等竹家具。但由于難于長久保存,清代以前的竹家具實物已不可見,既使清代留下的竹家具也不多見,但從有關的史料考證及其對硬木家具的影響分析,明清竹家具是非常流行的。
竹家具獨特的造型及結構設計源自于竹材的自然特性,竹材可自由彎曲,但因竹心中空而不宜榫卯結構,在設計制作時經揚長避短,再結合竹材特有的圓形斷面及竹節,從而自然形成了竹家具獨特的風格,這些本為竹家具的特性,在明清硬木家具上也經常出現,定是受到竹家具的影響,唐宋時期木家具全為方形構件,至明代許多的圓形構件出現在木家具上,或許是受竹家具圓形斷面的影響,使之既美觀,使用起來也更加舒適。竹家具中常見的裹腿棖結構設計主要為保持家具結構的完整性及腿與腿之間的距離和腿的強度,使之更加耐用。而硬木家具中裹腿棖的應用顯然源于竹家具。該方凳面板的雙泥鰍背造型也同樣來自于竹家具堆疊兩根(或多根)橫棖的結構形式(通過堆疊,滿足竹家具的結構強度要求)。
還有明清硬木家具中流行的梳背椅造型,細究起來也可能源于竹家具,由于竹材中空,其接合強度遠不如硬木家具,所以在靠背設計時為彌補其不足而設多根垂直式支柱,而硬木家具靠背從結構強度方面考慮完全無此必要,之所以設計成梳背形式并且廣泛流行是由于這種裝飾豐富的獨特外形。圖中所示玖瑰椅的設計受竹家具的影響就更加明顯了。明清硬木家具直接仿竹節紋造型的很常見,尤其是清代廣式家具中竹家具和竹節紋的硬木家具更多。從硬木家具的一些設計元素受竹家具影響的程度可推測出明清時期竹家具一定非常流行。